不久前,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,介紹了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,并就行業關心的熱點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……

熱點一:工業經濟
提問:去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月度數據出現了較大波動。請問,如何評價全年工業運行情況?今年這種回升趨勢能否延續?
工信部:這一年來,在各地區、各部門大力支持下,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堅持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推動了工業經濟在短期內實現了企穩回升,保持了良好態勢,也體現出工業經濟在宏觀經濟大盤中的“壓艙石”作用,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、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中國貢獻。
總體來看,去年規上增加值同比增長3.6%,回穩向好態勢得以保持。
從行業看,主要行業運行總體平穩。裝備制造業實現了快速增長。2022年,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.6%,對整體工業增長貢獻率達50.3%。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恢復。原材料制造業承壓增長。2022年增加值同比增長1.6%。前三季度低位運行,9月份以來增長加快。消費品制造業逐步恢復。食品、農副食品、酒飲料和精制茶等生活必需品行業保持一定增長。
從重點產品看,新能源、新動能產品高速增長,生活必需品平穩增長。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了705.8萬輛和688.7萬輛,同比分別增長96.9%和93.4%;充電樁、光伏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80.3%和47.8%。新材料產品高位增長,多晶硅、單晶硅產量增長較快。高技術產品增長較快,移動通信基站設備、工業控制計算機以及系統產量分別增長16.3%和15.0%。速凍食品、乳制品產量分別增長3.3%和2.0%,毛機織物產量增長4.7%。
從地區來看,多數省份工業經濟穩定恢復。去年31個?。▍^、市)中,有24個工業增加值實現了增長。中西部地區主要指標增速處于領先。去年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.8%和6.2%。東部地區增加值同比增長3.0%,總體呈現平穩恢復態勢。
2023年外部環境依然復雜,工業領域發展面臨的三重壓力還比較大。但總的來看,增長態勢和格局沒有變,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是穩定的,也是穩固的。我們相信,隨著市場主體活力、居民消費潛力和產業升級動力的有效釋放,工業經濟穩步回升態勢保持不變,為宏觀經濟大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。
熱點二:工業互聯網
提問:2022年我國工業互聯網有哪些新進展?下一步,在深化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方面,有哪些部署安排?
工信部:2022年,我們加快發展工業互聯網,產業規模預計將達到1.2萬億元,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一是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全面建成。五大國家頂級節點和兩個災備節點全部上線,二級節點實現了31個?。▍^、市)全覆蓋,服務企業近24萬家,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達240余個。
二是“5G+工業互聯網”512工程圓滿收官。打造了5個產業公共服務平臺,為工業企業應用5G技術提供了服務支撐。在十余個重點行業建設了4000多個項目,協同研發設計、遠程設備操控等20個典型應用場景加速普及。工業5G融合產品日益豐富,模組價格較商用初期下降了80%。各地掀起了5G全連接工廠建設熱潮,加速5G向生產核心控制環節進一步深化拓展。
三是賦能行業轉型呈現千姿百態。針對產業共性需求,打造了一批應用推廣服務載體,培育了“低成本、輕量化”的解決方案,降低了廣大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。聚焦各行業特性,制定推廣了,十余個重點行業的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指南,引導行業企業因業制宜、因企制宜開展工業互聯網應用。破解短板弱項,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,加快關鍵技術產品攻關和產業化,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。
下一步,將重點從三個方面發力,加快工業互聯網規?;l展,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。
一是優環境,加強政策引導。會同各部門、各地方扎實推進《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(2021-2023年)》,確保各項工作圓滿收官,研究制定促進工業互聯網規?;l展的政策舉措,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,用好用足財稅金融相關政策,加強產融合作、產教結合,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。
二是抓創新,增強發展動能。強化技術創新,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,打好技術攻堅戰,完善標準體系,破解制約規?;l展的關鍵短板。深化產業創新,支持電信企業、互聯網平臺企業、工業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聯動協同,大力培育工業互聯網龍頭企業和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,壯大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,打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。
三是強應用,加快推廣普及。加快先進工廠培育,推動企業積極利用5G等技術開展工廠數字化改造,促進新技術新場景新模式的廣泛應用。加速產業集群升級,開展工業互聯網“百城千園行”活動,總結推廣成功案例,促進工業園區數字化綠色化發展。深化重點行業拓展,廣泛開展供需對接,加強工業互聯網在重點產業鏈普及,以工業互聯網的規?;瘧么龠M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熱點三:工業綠色轉型
提問:請問圍繞工業領域的節能降碳和綠色轉型,工信部未來有哪些考慮?
工信部:工信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扎實推進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。
一是工業碳達峰行動有序展開。會同有關部門統籌制定工業領域碳達峰時間表和路線圖。
二是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深入推進。落實落細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,出臺實施能效提升、水效提升、資源綜合利用等一攬子實施方案和行動計劃,制定了《工業節能監察辦法》,組織對3572家重點企業開展節能監察,為124家重點企業、1187家“專精特新”中小企業開展診斷服務。
三是綠色低碳典型標桿培育壯大,遴選了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、綠色工業園區、綠色供應鏈企業,培育了99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、282家行業規范條件企業、32家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(園區)。
四是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步伐加快。
下一步,工信部將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,以推動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己任,協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。
一是加快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,制定出臺《加快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》,明確各項落實舉措,分類指導、分業施策,一體化推進重點行業、園區、企業和地區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。
二是實施工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。全面落實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。持續實施國家節能監察,深入開展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和節能服務進企業活動。開展工業綠色微電網、數字化碳管理體系建設等試點。
三是實施綠色制造推進工程。加快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。
四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提質增效。開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優化提升工程,完善回收利用體系。加強廢鋼、廢紙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的規范管理,推動實施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,提升復雜難用固廢和新興固廢利用能力。更新發布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的技術目錄。
五是著力提升工業清潔生產水平。協同推進京津冀、長江經濟帶等地區綠色高質量發展。特別是聚焦鋼鐵、石化化工等重點用水行業,開展工業廢水循環利用試點。
六是培育綠色增長新動能。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產業,培育優勢骨干企業。健全綠色轉型促進機制,引導財政金融資源加大對制造業綠色發展的支持力度。
提問:請問,2022年綠色能源裝備發展情況如何?下一步還有哪些舉措推動綠色能源裝備產業發展?
工信部:近年來,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,發布實施了《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》,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裝備產業。
一是加快推廣高效節能裝備。遴選發布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,加快推廣133項高效電機、變壓器、壓縮機、風機等節能裝備。
二是打造光伏、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和鋰離子電池全產業鏈制造能力和優勢產能。截至2022年年底,我國自主研發的硅異質結電池光電轉換效率國際領先。我國風電機組產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,單機容量不斷增大,最新的陸上風電機組已經達到6兆瓦以上。2022年我國風電、光伏新增裝機在1.2億千瓦以上,累計裝機已經超過7億千瓦,帶動可再生能源裝機超過12億千瓦。
下一步,我們將堅持“雙碳”目標,落實電機、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,組織制定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目錄,開展“節能服務進企業”系列主題活動,加快發展風、光、水、氫能、儲能等領域的綠色能源裝備和能源電子產業,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熱點四:中小企業發展
提問:請問,2022年全年中小企業運營發展情況如何?工信部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出臺了哪些舉措?
工信部:2020年以來,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紓困解難政策措施,助力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。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:
在減稅費方面,2022年累計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萬億元,其中約四成為小微企業所享受。在增加融資方面,截至2022年11月末,全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到23.2萬億元,同比增加23.7%。另外,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帶動社會資本累計投資350億元。在企業創新方面,建立了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,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8997家,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7萬家。在服務方面,2022年我們開展了“一起益企”中小企業服務行動,組織各類優質資源,送政策、送管理、送技術,累計服務中小企業超過5000多萬家(次)。同時,積極開展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專項行動,推動臺賬內的無分歧欠款應清盡清。近日發布的《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》提出了具體舉措,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。
在政策支持下,廣大中小企業自強不息、迎難而上,克服了各種困難,生產經營總體平穩。2022年1—11月份,規上工業中小企業實現數量、營業收入、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0.5%、6.0%和0.3%。我部對4.3萬家中小企業調查顯示,2022年近四成企業有新增貸款,超六成企業有研發投入,也有超六成企業有固定資產投資,企業發展信心不斷增強。同時,我部對1800多戶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調查顯示,1—11月份,“小巨人”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.7%,高于規上工業企業5.2%。
2023年,中小企業平穩發展,但困難挑戰依然較大,需各部門各地方共同發力,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,堅持“兩個毫不動搖”,進一步強化政策惠企、環境活企、服務助企、創新強企、人才興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,全力推動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微信小程序看雜志
-
溫馨提示:如果您喜歡本文,請與我們聯系索取原文。
E-mail: magazine@compressor.cn